北半球在2022年的夏天,體驗了一把始新世-古新世時期的氣候!
北極熱得穿短袖,多條河流被曬干,氣溫刷新歷史新高,種種跡象在表明,地球真正越來越熱。
2022年高溫
然而,一項NASA的研究顯示,地球正在逐漸遠離太陽。
也就是說,以后的地球不會這麼熱,地球會慢慢變冷。那麼,未來的地球真的就會更涼快了嗎?
世界各地到處陷入了干旱
變熱的地球
2022年的夏天,注定會被人類載入史冊,這一年的北半球,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做炎熱。
歐洲多個國家 刷新自己的百年以來的高溫記錄,河流干枯,露出前人留下的 「饑餓之石」,甚至還露出了二戰時期的德國軍艦。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 歐洲的此次炎熱干旱,是500年來最嚴重的。
整個2022年, 歐洲損失了40%的水,誰還記得2021年,歐洲還在被水淹。
歐洲河流露出饑餓之石
為什麼地球變得這麼熱了?
第一個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 二氧化碳引發的溫室效應。
人類自從 打開了工業這扇大門,地球的氣溫就開始了上升之路。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 地球的平均氣溫上升了1℃,而2022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更是 超出了1.5℃。
工業的發展加劇了化石燃料的使用, 人類將遠古的碳元素釋放到了大氣中。
工業革命
地球變熱的另一個原因是冰期結束, 氣候開始出現改變。
就在歐洲遭遇百年不遇的熱浪時,一向以炎熱干旱著稱的 阿拉伯半島,出現了百年不遇的大雨,將沙漠灌溉成了沙海。
駱駝們看見這汩汩流動的水,都一臉懵逼,啥時候家里多了這麼多水?
在距今 1.2萬年前, 地球結束了綿延200多萬年的大冰期,冰期結束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幾萬年到十萬年不等。
地球的上一個冰期
也就是說,按照地球原本的計劃, 它本來就應該會越來越熱。
但是, 人類的碳排放讓這個結束期提前到來,或許就是2022年。
我們覺得熱的 2022年,可能會是未來10年最涼快的時候。
這麼一聽,是不是感覺好絕望,難道我們的適宜溫度就一去不復返了嗎?
好像,也不是沒有轉機,NASA宣布, 我們的地球正在遠離太陽,太陽到達地球表面的熱量會越來越少。
地球將越來越熱
遠離太陽
天文學上有個名詞叫做 「1個天文單位」(A.U.),表示日地之間的平均距離,使用它就可以直觀表達出其他行星與太陽的距離。
現在的1A.U.等于 149,597,870公里,可以近似為 1.5億公里。
NASA則表示, 這個數據可能會在未來發生改變,因為它正在越來越大。
地球為什麼會遠離太陽,難道它真的想要去流浪?
遠離太陽的原因主要有3個,第一個就是 宇宙的膨脹,第二個是 太陽系自身的成長,第三個則是 太陽的質量正在削減。
太陽、地球和月球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原因宇宙膨脹。因為 140億年前的大爆炸,宇宙一直處于膨脹的狀態,因為爆炸產生的能量就像吹氣球提供的氣體一樣, 推動著宇宙空間不斷變大。
因此,不管宇宙中的天體們都是什麼關系, 它們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宇宙膨脹的一個重要證據就是 電磁波的紅移,簡單來說就是因為 膨脹拉伸了電磁波,使得里面的 可見光波長變長,朝著紅光一側偏移, 原本的可見光被拉伸成了紅外線。
相反,如果宇宙在收縮,那麼就會出現藍移,也就是 可見光的波長縮短,朝著藍光、紫光一側偏移,最終被縮成了紫外線。
宇宙膨脹
再來看第二個原因太陽系自身的成長, 太陽系的年齡大約46億歲,在宇宙中還算比較年輕的存在。
因此,太陽系本身還在「長身體」,邊緣在不斷往外擴張。
最初的太陽系是一團星云, 通過不斷聚合發生聚變反應得到的太陽系,初始的太陽系體積很小,眾多天體密密麻麻擠在一起,發生了很多撞擊,月球就是這個時期撞出來的。
地球剛誕生的時候并不在太陽的宜居帶,反而是火星的距離宜居。
後來隨著太陽系的長大,火星被移出了宜居帶,地球取而代之。
太陽系還在成長
第三個原因, 太陽自身正在減重。
太陽是太陽系最重的存在, 占據了總質量的99.99%以上。
而太陽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氫氣,太陽的熾熱不是氫氣燃燒,而是氫原子發生核聚變反應。
太陽每一秒鐘就會通過核聚變消耗6億噸氫氣,也就是 太陽每秒鐘瘦6億噸。
太陽的引力來自于它巨大的質量, 質量減輕會減弱它對圍繞自己天體的束縛。
在慣性的影響下,太陽系的天體們的軌道半徑會越來越大,也就是逐漸遠離。
那麼地球遠離太陽后會發生哪些改變呢?
太陽表面的氫正在核聚變
造成的后果
地球遠離太陽之后, 接受到的太陽熱量會越來越少,這一點從火星身上就能看出來。
火星雖然帶有「火」字,但是卻很寒冷,表面的 平均溫度在零下61℃,相當于地球上的南極。
不過火星這麼冷,還與它沒有大氣層有關, 大氣層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保溫的作用,尤其是大氣中存在二氧化碳或者甲烷時。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量也不能太多,否則就會像金星那樣成為一顆超級炎熱的行星,比水星都熱。
火星十分寒冷
當地球遠離太陽后,因為 大氣層的保溫效果,會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原樣,溫度并不會顯著下降。
等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足夠遠,遠到接受的能量不足以達到宜居的溫度,這時的地球才開始朝著寒冷變化。
這個過程會 持續好幾億年甚至超過10億年,而且降溫也是 循序漸進的,不是突然變冷,這可以給地球生命很長的時間適應。
因此,想要通過地球遠離太陽減緩現在北半球的熱浪以及今后的變熱,幾乎不太可能。
在那之前, 人類必須得忍受很長一段時間的炎熱和干旱。
那麼2022年的熱浪,是否昭示著一場災難的降臨呢?
地球變冷之后
人類該何去何從
對于地球來說,這 不是它第一次變這麼熱,也 不是它第一次結束一個大冰期。
說白了, 變冷或者變熱都是地球的基本操作,是地球自我調節的手段。
地球曾經是一個火球,地球也曾變成了一顆冰球,冷或者熱的確會造成環境的改變讓一大群生物滅絕,但是 變冷、變熱從來不會讓生命從地球上徹底抹去。
人類害怕的地方就在于, 生命會找到活下去的道路,但是人就不一定了。
第四紀冰川時期
所謂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代表,人類已經當了200多萬年的代表了,下一個時代的代表,或許就會換主角了。
沒有永恒,就連綿延1.6億年的恐龍也沒有做到。
環境變化是復雜的,它從來不會只有一種單一的情況,就比如這次熱浪,有的地方干旱,可有的地方被水淹,生動詮釋了什麼叫 「旱的旱死,澇的澇死」。
因此,對于人類來說,地球并沒有全部變得不能居住,只是局部而已。
沙漠發生洪水
有一處桑田變成了滄海,那麼就有一處滄海變成了桑田。
只是這個過程會發生很多連鎖反應,人類能否成功挺過這波變暖就成為了至關重要的事情。
按照地球以往的歷史,全球變暖會讓高緯度地區都長出雨林,兩極的冰川融化到只剩下一點點甚至直接整個地球沒有一絲絲冰。
人類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問題,陸地面積減少,人類該何去何從?
至于地球在離開太陽,且不說人類無法阻止這一情況的發生,即使發生了,也要經歷上億年的時間。
海平面上升
按照人類的飛速發展,等到了那個時候,人類恐怕早已經不在地球上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