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科學家們為何懷疑外星人在背后操縱地球?發現太陽系三處「異常」

Ashin 2023/01/17

太陽系是偶然還是必然?我們的地球是宇宙中普通的天體誕生,還是精心設計的?

我們的太陽系總有那麼多巧合無法解釋,巧合到讓人認為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太陽系運轉

如果太陽系被設計的,我們的地球是被操控的,那麼幕后的主角究竟是誰?

為何月球、木星的位置剛好替我們抵擋下了數次撞擊?為何地球的大氣不厚也不薄?地球的水是如何來的?

這些問題成為了困擾人類的謎團,等待我們去解開。

地球如此多嬌

單星系統

如果妳認為,宇宙中的恒星都 像太陽這樣一個球撐起整個體系那就大錯特錯了,像太陽這樣 獨自美麗的恒星并不是大多數

更多的恒星是捆綁在一起,組成 雙星甚至是三星系統,太陽這樣唱獨角戲的恒星反而是另類。

以至于天文學家們認為, 太陽或許也處于雙星系統,只不過我們沒有找到而已。

哈佛大學的 阿維·羅布與阿米爾·希拉杰認為,太陽是雙星系統,有一顆伴星, 但是這顆伴星或許已經消亡了

雙星系統

它極有可能藏身于太陽系中,成為了一顆 褐矮星它比木星還要大75倍,是一 顆冷卻的恒星

天文學家們將這顆褐矮星稱為 「第九行星」,它并不位于我們傳統意義上的位置,而是 潛伏在柯伊伯帶之外

褐矮星的假設, 讓奧爾特星云和彗星的假說變得合理起來,人們也在致力于尋找它的蹤跡。

然而,也有科學家們認為, 太陽是天生的「孤獨」,它就是一顆單星系統,沒有什麼伴星。

地球是單星

雖然雙星系統是宇宙中的主流,但是不代表單星系統就不存在。

單雙星系統取決于 誕生初期星云的情況,恰好 太陽所處的星云就「生了它一個」,這就像現在的家庭,有生二胎、三胎的,也有只生一個的。

還有一種說法則是, 太陽是流浪恒星,它原本屬于一個雙星系統,但是 叛逆的太陽踢走了自己的伴星,自己一個星單干。

無論是哪種假說,都在說明, 太陽在宇宙中并沒有那麼普通,更何況,太陽系還出了一個 更特別的天體——地球

說到地球身上的巧合,那就更多了,多到我們都不知道 算偶然還是必然了

地球的假設雙星

地球的保護神們

一個小小的月球,上面竟然有多達 30多萬個隕石撞擊坑,而 地球只有190個

按理說, 地球的表面積比月球大太多引力也是月球的6倍,應該更容易被宇宙中的小行星或者彗星擊中。

可事實卻是, 月球傷痕累累,地球歲月靜好,終究是月球背負了一切。

那麼,月球的誕生,是否就是 為了給地球抵擋火力的,尤其是太陽系最初的10億年,那簡直是混沌得不行。

月球的疤痕

從月球帶回的樣本得知, 月球巖石的成分和地球并不完全一樣,它更像是地球和另一個星球的 糅合體

天文學上認為,在大約45億年前,一顆和火星差不多大的行星撞擊了地球。

這顆行星叫做 忒伊亞,如果不發生這場意外,說不定它會是九大行星之一。

撞擊之后, 忒伊亞可以說幾乎是被瓦解了,地球也失去了一大塊物質, 二者撞擊的碎片在地球的引力下結合成月球

忒伊亞與地球相撞

月球在40多億年的時間里, 為地球抵擋了至少30萬次天體撞擊

如果說 月球是地球的小弟,那麼 木星就是地球的大哥,它也罩著地球,免受撞擊之苦。

木星是太陽系已知的第二大天體, 無論是質量還是體積,都是一騎絕塵的地步,以至于剩下的七個行星加在一起都不夠它打。

它的引力也是繼太陽之后最大的,因為它的影響, 火星被迫成為了八大行星中的倒數第二,原本會成為行星 谷神星,被迫當了小行星帶的矮行星

巨大的木星

這股引力,也會讓原本奔著地球來的天體紛紛改道, 要麼被木星直接撕碎,要麼撞向木星

1994年,木星就通過改變一顆彗星的軌跡,讓它最終和自己相撞。

這次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于地球上的 20億顆大伊萬同時爆炸撞擊最大的直徑達到了3萬公里,比地球直徑都大。

如果這顆彗星撞向了地球,那這已經不是撞擊坑的問題了,是 直接把地球毀滅了

不得不承認,地球在月球小弟和木星大哥的保護下,承受了比較少的撞擊,這麼一說,恐龍也是真的點背,唯一嚴重的一次被它們遇上了。

彗木相撞

地球的大氣

除了被月球和木星保護, 地球自己也在保護自己,我們能夠在地球上沐浴陽光,多虧了 地球的大氣,否則就是燒烤人肉干。

太陽系有大氣的天體不少,尤其是那四顆氣態行星,幾乎就是內核裹了大氣。

在四顆巖石行星中, 地球的大氣也不是最厚的,金星的大氣直接把蘇聯當初的探測器給壓碎了,水星和火星的大氣稀薄得不能再稀薄了。

地球大氣層

在衛星里面, 土衛六也有比地球厚的大氣層,十分不給地球面子。

然而,地球表示,大氣厚有什麼用,只有我的大氣可以保護生命!

地球的大氣最開始并不是今天的配方,今天的味道,早期地球大氣的成分主要是 甲烷、氮氣、硫化氫,我們的露卡祖先天天都在聞「臭雞蛋」。

遠古時期的地球

地球的氧氣來自機緣巧合,一種叫做藍細菌的古生物,莫名解鎖了以水為原料的光合作用,拆了地球上的水分子,讓氧原子跑了出來。

氧原子組成氧分子, 將原始大氣的甲烷、硫化氫等全部氧化,這個過程持續了10億年。

在這之后,我們熟悉的大氣配方才開始上線,于是有了今天的大氣層。

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 好到仿佛是誰設計好了這一切

說到藍細菌拆解水,液態水也是太陽系的一個異常。

早期惡劣的地球環境

水之謎

地球的水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因為地球誕生的時候,是一顆熾熱的星球, 花了幾億年才冷卻下來

如果是地球自己產生的,那麼在地球還是火球的那幾億年,水早就蒸發到太空中去了,怎麼可能還在?

地球在冷卻之后沒多久原始海洋就形成了,之后在海洋里出現了第一個生命,它就是今天所有細胞生物的祖先露卡。

海洋誕生的速度之快,快到科學家都無法判定水是怎麼來的。

原始海洋

于是只能猜測,這其中就有 彗星帶水的假說,彗星和我們常說的流星不是一回事,它的主要成分不是巖石,而是 固態水,也就是冰,以及一些 固態的氣體,這是因為彗星誕生于 冰冷的奧爾特星云

彗星撞擊在地球上融化,匯聚成了第一片海洋,緊接著 越來越多的彗星撞向了地球,地球上的液態水也越來越多, 最后匯聚成了海洋

如果真是這樣,得多少彗星才能制造出巨大面積的海洋?

這些彗星是巧合來到地球上,還是 有什麼在控制它們的飛行路線

彗星撞擊地區

這麼多彗星, 為何沒有受到月球和木星的阻擋,這麼齊刷刷撞向了地球?很顯然這不符合地球的保護機制。

根據宇宙文明等級, 當文明到達四級以上,就具有創造天體的能力,五級文明能造太陽系,六級文明能夠造銀河系,七級文明能夠再造一個宇宙。

按照前面的這些巧合, 地球更像是被一種高級文明創造出來的,它們控制著每一步,所以才會讓地球在各方面都顯得那麼剛好。

曾經蠻荒的地球

或許, 宇宙中沒有什麼偶然,有的都是必然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