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科學進展》雜志上出現了一篇研究恐龍滅絕方式的論文,由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得克薩斯大學等學者組成的團隊,在西非海岸的海底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而該隕石坑和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的 希克蘇魯伯小行星屬于同一時期。
這就意味著,倒霉蛋恐龍可能不止遭受過一次來自太空的意外襲擊。
《科學進展》上發表的恐龍滅絕相關論文
實際上,除了小行星撞擊以外,地球上的生命還有可能面對不少來自太空的致命事件,分別是 伽馬射線暴、超新星爆發、隨機碰撞和太陽衰老,它們都有可能消滅地球上的人類。
接下來,我們就分別聊聊這5個來自太空的致命事件,到底有何恐怖之處。
太空中充滿了危險的事情
來自太空的致命事件
按照上文中提到的順序,我們先來說大家比較熟悉的 小行星撞擊。
要知道,在太陽系當中,除了有八大行星和一些體積較大的矮星系以外,還有一些游離的小行星,它們的數量眾多。雖然個頭不算太大,但是以超高的速度沖向地球之后,依舊會對地球造成恐怖的影響。
資料顯示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說法,在太陽系中可見的小行星有約75萬個,其中已確定在靠近地球軌道上運行的有約 2.7 萬個,這里面大約有1萬個是塊頭大且能給地球帶來大規模破壞的。
人們發現的小行星數目越來越多
由于小行星的個頭不大,飛行速度還特別快,所以有時候很難被監測到。
比如在2019年7月下旬,就有一顆沖向地球直徑在57米到130米左右的小行星,它的飛行速度就達到了 24.5千米/秒,還好最后它和地球擦肩而過了,不然還不知道會造成多麼恐怖的影響。
小行星撞到地球之后,先是會發生巨大的爆炸,其威力相當于百億噸炸藥同時炸開。在這種情況下,爆炸附近的地方都會被夷為平地。
小行星撞擊地球后會引發恐怖的災難
而這還只是開胃前菜罷了,接下來爆炸產生的沖擊還會引發 海嘯、火山噴發、地震等恐怖災難,揚起的灰塵更是能讓地球內部直接陷入「昏暗」,很久都緩不過來。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被消滅也很正常。
第二個致命事件是 伽馬射線爆,它也是宇宙中一種十分常見的爆炸現象。
伽馬射線本身是電磁波的一種,它的光子能量非常強, 因此輻射穿透能力也相當恐怖,可以對生物體的細胞組織造成恐怖的傷害。
人們觀測到的能量恐怖的伽馬射線暴
伽馬射線爆發可不會特別「溫柔」的來襲,而是會在短時間之內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根據計算來看, 如果在距離我們3萬光年的位置發生伽馬射線爆事件,那麼這個輻射將會直接把地球的臭氧層「射穿」,讓人類暴露于宇宙輻射之下,其影響時間比小行星撞擊還要更久。
第三個致命事件是 超新星爆發。
熟悉它的人都知道超新星爆發會給宇宙不少地方帶來大量的金屬或者重金屬物質,這是有益的啊?
超新星爆發會向宇宙拋灑出大量的物質
這種積累確實對我們是有益的,但若是有一顆超新星距離地球太近,并且爆發了,結果就是人類無法承受的事情了。
因為超新星爆發不僅會釋放出大量的物質,還會產生 伽馬射線、X射線等,這些高能宇宙射線對人類脆弱的身軀都會產生恐怖的影響。
假如說,在太陽系附近發生超新星爆發,那麼地球遭到的轟擊將是正常情況下的 7000倍左右,屆時地球上絕大多數生物的身體都會遭到輻射破壞,而且地球環境也會遭到嚴重污染,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再度恢復元氣。
超新星爆發之后會產生大量高能宇宙射線
第四個事件也與碰撞相關,只不過它是指 地球與一些其他較大的天體發生碰撞,這種事件的幾率雖然很小,但是也有可能會發生。
畢竟人倒霉了喝涼水都塞牙,就算地球不與其他天體撞擊,也難保太陽會不會在銀河系之內出交通事故,不僅會撞上其他恒星,還有可能撞上黑洞。
太陽系在銀河系當中的位置
當然,科學家在隨機碰撞當中更關注 地球隨著太陽系運動的時候,會和銀河旋臂當中稠密的分子云相遇。這些分子云是由星際塵埃當中的分子合成,最大的半徑可以達到30光年以上。
一旦地球與這些分子云相遇,那麼就可能讓地球內部陷入黑暗。因為它們會讓地球的大氣層充滿稠密的塵埃,讓陽光無法透進來,屆時被陰云蔽日的人類,很快就會因此而滅絕。
不少人認為, 地球發展史上的幾次「冰雪球」事件,都有分子云的參與。
銀河旋臂當中的稠密分子云
最后就是 太陽的變化了。
作為地球能量的主要來源,太陽的變化與所有地球生命息息相關。但是它并不會永遠維持現在的主序星狀態,大約50億年之后它就會走向衰老,到了那時太陽會開始「膨脹」,不斷向外延伸。
屆時地球將不再位于宜居帶當中,并且極有可能直接被膨脹的太陽吞噬。若是人類到那時還沒搬家的話,那麼就只能和地球一樣被太陽燒成灰燼了。
不難看出,這些來自太空的致命事件,雖然發生的機率算不上高,但是任何一件都能為人類帶來滅頂之災。
恒星的演化規律注定太陽要走向衰老
那麼,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呢?
人類可以做什麼?
與以上的太空意外事件相比,人類雖然特別的渺小,但是依舊能做出一些「反抗」,而這種反抗的有效性取決于我們科技發展的程度。
以小行星撞擊為例,自從感知到了它們會對地球帶來諸多威脅之后,科學家就開始 完善地球附近的小行星監測系統。在確保可以盡早監測到小行星運動的情況下,就能通過諸多方式對其進行處理了。
建立監測系統及時發現靠近地球的小行星
比如說直接撞擊,此前美國航天局就表示會發射一顆名為飛鏢的衛星,其任務就是撞擊小行星,從而起到強行改變小行星方向的作用。
雖然以人們目前掌握的技術來看,這種撞擊的力道十分微弱,但是若是能讓小行星偏離一點兒,也算是有用的。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有 暴力打擊、引力誘導等等。
人們想出了多種方法來解決小行星
至于其他的意外事件,我們只能寄期望于人類科技飛速發展,從而能讓我們進一步武裝地球,或者說在災難發生之前逃離地球,前往其他地方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以上所說的這些太空中的「天然威脅」,人類目前還面臨著一個巨大的威脅,而始作俑者就是人類自己。
近地軌道的太空垃圾
隨著人類發射的探測器等越來越多, 太空當中留下了大量的人造垃圾,它們以超高的速度在近地軌道飛行著,如果密度越來越大,將會威脅到未來人類飛行器的升空以及空間站的運行。
地球附近的太空垃圾已經越來越多了
因為根據科學家的計算, 一個1.3毫米的鉛球,在成為太空垃圾之后就能輕松地以每秒10公里左右的速度飛行。在這種情況下,它的撞擊威力將大大提升,相當于22毫米口徑左右機關炮射出的炮彈威力
由此可見,人類在擔心宇宙自然災難的威脅之前,恐怕也得先想想自己留下的這些垃圾,要怎麼妥善處理。
如何解決太空垃圾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