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收到讓人歡喜的快遞:臨安冬筍。
矮胖敦厚,筍殼金黃還帶著土,湊近能聞見一股新鮮的山野清香。
不禁有點感慨:人間再兵荒馬亂,山里的筍還是會按時長大。
冬至前后的筍,最是細嫩、爽脆、鮮美。
只消切幾片臘肉同炒,就是至高美味——
牛干巴炒冬筍
臘肉的油脂壓住了冬筍的青澀,冬筍的鮮脆又中和了臘肉的油膩,一起攀上鮮味高峰。
就連陽了胃口缺缺的某人,也就著這道菜吸溜了兩碗粥。
做法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也就一切一炒的事。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冬筍含有草酸,炒之前記得要先焯一下水!
另外,我這次用的臘肉也比較特別: 牛干巴。
它是腌漬后曬干或烤干的牛肉,可以簡單理解為牛臘肉。
常見于云、貴、川、渝地區,但要說名號大、吃法最精細,還得是云南。
云南牛干巴,有藏族、傣族和回族三種不同制法。
藏族牛干巴是把牦牛肉切成條狀,抹上鹽、香料,放到陽光下暴曬,有點牛肉干的意思。
傣族則是用水牛或黃牛肉來做,在鹽、香料的基礎上,還會加很多辣椒,而后放到火上烤干、烤香。
回族的牛干巴,做法最為講究。
黃牛肉先分成前驅、后驅,再分割成24塊,晾涼后加鹽和香料揉搓入味,放到壇子里腌漬15-30天。
再趁著晴天,拿出來晾曬7天左右,等牛肉呈板栗色,牛干巴也就做好了。
我買的就是回族牛干巴,淘寶搜關鍵詞就能買到。
一般有五成干、七成干的選擇,我買的是五成干的,吃著不會太柴,適合外地人口味。
若是一時半會到不了,用臘肉、臘腸、火腿或者直接用鮮牛肉替代就好。
牛干巴比普通牛肉更有韌勁,也更干香。
而且本身用鹽和香料腌漬過,已經足夠咸鮮,炒制時調味也無需過多。
我只加了一勺生抽提味、一勺白糖提鮮~
冬筍和牛肉,最近都可以多吃。
《本草綱目》里記載筍,「 甘、微寒、無毒。 治消渴,利膈下氣,化熱消痰爽胃」。
牛肉富含蛋白質,對補氣血、提高免疫力很有幫助。
要是咽不下炒菜,也可以用冬筍、牛肉一起煮粥或煮湯面吃。
- 牛干巴炒冬筍 -
[ 食材 ]
牛干巴100g 冬筍300g(去皮后)
蒜苗1根 干辣椒2個 大蒜3瓣 生抽1大勺 糖1小勺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冬筍剝去筍衣,對半切開,切薄片
2.煮一鍋沸水,加入筍片、1小勺鹽、焯燙2分鐘,去除草酸,撈起瀝干
3.牛干巴切薄片,蒜苗切馬耳朵狀,蒜瓣切片,干辣椒切段
4.鐵鍋燒熱,加入1大勺冷油,加入蒜片、干辣椒小火煸香,倒入牛干巴炒香
5.倒入冬筍片,中小火炒香,加入1大勺生抽、1小勺糖、適量清水,小火燜2分鐘
起鍋前撒入蒜苗,翻炒均勻即可
還沒出鍋,冬筍和牛肉的香氣就直往鼻腔里竄。
炒得亮油油的一碟,光看著就胃口大開。
牛干巴肉質緊實,吃著很有嚼頭,咸香味也足。
冬筍切成大片,一大口送進嘴里,又脆又甜又鮮,可比肉還搶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