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傳聞:廣東人什麼都吃,除了辣椒。
要我說,那是大家還不夠了解廣東。
廣東北部有個小城:南雄,吃辣的彪悍程度,可與湖南江西一戰!
南雄菜酸辣咸香,是粵菜中出了名的「反骨仔」。
而且,南雄的辣,不像川渝那樣,看一眼便能將辣度猜個大概。
酸筍燜鴨、酸筍炒大腸、黃燜魚,瞧著不辣,入口才知是辣中刺客,可又架不住肉鮮汁濃,吃得停不下筷。
梅嶺鵝王,更是吃辣屆BOSS級別的存在,辣到腦門冒汗,辣到靈魂汽化。
就算不辣的菜,南雄人也愛配著本地的辣椒醬吃,比如今天這道——
芋泥釀豆泡
芋泥釀豆泡,南雄地區家家戶戶都會做。
因為寓意圓滿,逢年過節、婚壽宴請必備,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個去南雄旅游的人,打卡清單上也少不了它。
不過我第一次吃這菜,是在廣州。
當時,一個南雄朋友說帶我們去吃一家味兒很正的家鄉菜—— 南雄雄州土菜餐廳。
聽店名就知道穩了,這家店原本是南雄駐廣辦的員工食堂,1989年創立,至今仍然是南雄游子的鄉愁食堂。
他家的招牌菜,就是芋泥豆泡,每桌必點。
這種咸鮮口的蒸菜,能在重油重辣的南雄菜中殺出重圍,必然有兩把刷子。
果然,第一口就被驚艷到!
它不像尋常釀豆腐那樣用水豆腐,而是豆泡,外皮 柔韌而有彈性,不會一夾就稀碎。
內餡也不是板扎的純肉餡,而是以芋泥為主打,肉末做鮮味助攻。
芋頭吸飽肉汁后,變得順滑柔潤,偶爾嚼到些香菇、馬蹄,口感有粗有細, 香綿不膩。
原本大家還覺得它看著有點頂,只能吃一個,結果吃了兩個、三個……
最后米飯都沒吃,把主食份額也讓給它了!
最近沒法堂食,格外掛念這口鮮,我就琢磨出了方子, 比尋常的釀豆腐還簡單。
餡料調好味,塞入空心豆泡中,上鍋一蒸就成。
豆泡有韌勁、包容性好,不用擔心釀餡時翻車, 新手也能釀得圓潤飽滿。
調餡時,芋頭和肉糜的比例最好是 2:1。
南雄當地的做法,會把芋頭全部磨成蓉,我的秘訣是, 留下1/3切丁。
摻在餡料里,制造更多孔隙,吸收水分,口感會更 彈潤多汁。
朋友說,他們自家做釀豆腐,喜歡多加料:
芝麻、香菇、蝦米、臘腸、大地魚、蘿卜丁、冬筍等都能加進去,各家各味,豐儉由人。
釀好的豆腐,直接吃就足夠咸香有味,南雄人還喜歡配當地的農家辣醬。
考慮到南雄的辣不是一般人能消受的,我也附贈了一個 三分辣的蘸水,酸香解膩,記得拉下去看哦~
- 芋泥豆泡 -
[ 食材 ]
豆泡7-8顆 芋頭300g 豬肉糜150g 香菇5-6顆 芝麻10g
鹽1小勺 糖1/2小勺 芝麻油1小勺 姜2片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芋頭洗凈削皮,切塊,冷水上鍋蒸15-20分鐘,剩余1/3切丁
2.蒸好的芋頭壓成泥,加入芋頭丁、豬肉糜、香菇丁、姜蓉、鹽、糖、芝麻油、芝麻,攪拌均勻
3.豆泡戳洞,釀入芋泥,封口朝下放在盤里,上汽后蒸25-30分鐘即可
4.蘸水配比:蘋果醋1大勺 鹽1/2小勺 生抽1/2小勺 辣椒粉1小勺 花生油1小勺
鍋蓋揭開,芋頭的醇香迎面而來,暖意撲了一身。
忙不迭地夾起一顆,送入口中,唇齒稍一發力,內餡迫不及待涌出來,芋香、肉香充盈了整個口腔。
再來一個,掀起它的「蓋子」,舀一勺蘸水灌進去。
蘋果醋率先發力,明媚的果酸撩撥起食欲,咀嚼間,香甜與咸鮮交織得密密匝匝。
末了,微微的辣意又引人伸手向下一塊。
南雄菜辣度遠超粵菜平均值,在廣州還挺難找到。
所以上面提到那家南雄駐廣餐廳,是朋友離家歲月的念想,也是他們同鄉約飯的據點。
除了南雄,貴州、陜西、山西、重慶、浙江等地也都有駐廣辦餐廳,為游子們提供地道家鄉味。
想看 駐廣辦餐廳探店的朋友記得 【點贊+在看】,人多的話,咱們就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