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助理的烏龍事件再+1
一早提著一大捆山藥來公司,跟我說撿著大便宜了。
說是路過一輛賣山藥的大卡車,牌子上赫然寫著「 正宗溫縣壚土鐵棍山藥」,一斤才5塊錢。
她當場激情下單5斤,連夸自己會過日子。
我一看,的確是鐵棍山藥,不過不是壚土的。
小助理一臉懵:怎麼,鐵棍山藥還不止一種?
沒錯,鐵棍山藥, 有沙土和壚土之分。
沙土鐵棍山藥
沙土鐵棍山藥,生長于含沙量大的沙土。
沙土松軟,山藥不咋費力就能長大, 所以粗壯、規整、好看。
但水分略大,吃著不夠綿密、甜軟,營養價值也遜色些。
壚土鐵棍山藥
而我每年給大家安利的壚土山藥,產自溫縣堅硬的黑色壚土中。
長得吃力,就彎彎曲曲的,加上吸收了不少礦物質,表面呈鐵銹紅,顏值不占優勢。
勝在質地緊密、粘性好、糖分足,清水煮就十足粉糯清甜,一抿即化。
聽到這,小助理直呼買虧了!
哈哈,那倒沒有虧,這個價格能買到沙土山藥也挺劃算的。
再說了,只要選對烹飪方式,沙土山藥也能獲得不俗的美味——
蜜汁山藥
這道菜,還是我從表姐那偷師的。
表姐覺得山藥補脾益氣,對腸胃好,秋冬總喜歡做給我小外甥女吃。
不過,小家伙覺得山藥白白的,沒什麼味兒,表姐就想到給山藥淋個糖醋汁,酸酸甜甜的果然討喜。
做法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先炸后炒。
山藥塊裹上薄薄的土豆淀粉,下鍋炸個 3-4分鐘。
炸過的山藥,披上焦香酥脆的外殼,后續炒制過程中不容易散,還更加掛汁。
糖醋汁的調料,也是家家都有。
香醋、番茄醬、糖,以 1:1:2的比例,攪勻即成。
像糖醋里脊、菠蘿咕咾肉、鍋包肉等,都是這個味型。
糖醋汁調好,把山藥回鍋翻炒一下就成。
在熱力的點化下,酸甜的醬汁掛滿山藥的每一寸紋理,打上了誘人的金色高光。
我還加了一把紅棗進去,讓整道菜的顏色和口感都更豐富。
從開鍋到上桌,前后不過10分鐘,今晚就安排起來,保證3歲到80歲都沒法拒絕這口酸甜~
- 蜜汁山藥 -
[ 食材 ]
鐵棍山藥2根 紅棗8-10顆 土豆淀粉2大勺 芝麻適量
細砂糖2大勺 香醋1大勺 番茄醬1大勺
1大勺=1 table spoon=15ml
1小勺=1 tea spoon=5ml
[ 食譜 ]
1.紅棗洗去浮塵,瀝干備用
2.山藥洗凈削皮,切小段,均勻裹上土豆淀粉
3.冷鍋熱油,油溫6成時放入山藥,炸至金黃,撈出瀝油
4.另起一鍋冷鍋冷油,加入細砂糖、香醋、番茄醬、芝麻攪拌均勻,開中小火煮至濃稠
倒入紅棗和炸過的山藥,使山藥均勻裹上醬汁即可出鍋
糖醋味就是有這樣的魔力,每一次翻動鑊鏟,密集的酸與甜肆無忌憚地往人身上招呼,勾得人口水咕咚。
眼看醬汁愈發濃稠,速速出鍋,擺個盤,布個景,有私房菜館那味兒了!
夾一顆入口,酸甜的外殼激得舌尖一陣戰栗。
隨后牙齒磕開微脆的外殼,內里的香綿在舌尖暈開,還帶著一點脆沙沙的質感。
要是換成壚土山藥,則會更加綿滑細密。
紅棗也是意外的好吃,它的蜜甜本來稍顯膩味,但疊加了糖醋汁的酸甜,就忽然清爽起來。
工作室的饞貓們下筷如飛,很快盤里、鍋里都見了底,小助理自然是吃得最歡的那個。
還不忘自夸一下,今天的山藥買得真不錯呀!
隨著物流技術和保鮮技術的提高,如今一年四季都能吃到鐵棍山藥。
但我還是堅持,在它自然成熟的時節推薦給大家,因時而食,才是最好的。
正宗的壚土鐵棍山藥,生長在堅硬的黑色壚土中,和普通的菜山藥比起來,質地密實,肉質細膩, 水分少,口感粉糯 。
現在打霜了,甜度更高, 直接蒸熟就好吃。
在當地,壚土山藥還有「 小人參」之稱,如今鐵棍山藥正當季,日常多吃可助消化。
做法可繁可簡,清炒、煮湯、做糖水、糕點,怎麼做好吃。